国内版号审批等原因导致不少厂商都在考虑出海,但是游戏海外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改变,要想拥有长远的优势,出海之路并不一路畅通,将会面临一些挑战。
(1)各地区政策风俗不同 考验跨地区运营能力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规定,审查制度、发行政策、隐私政策这些是明面上的条文,例如德国禁止游戏中展现某些特定的符号,越南不允许外国企业独立发行游戏,欧盟前不久通过了既严格的隐私法案等等。另外,文化忌讳、风俗习惯,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游戏作为一项艺术,在很多情况下会借助现实元素,其中就可能犯了忌讳。因为游戏内容的因素,战争策略类游戏的触线风险可能更高。
但是如果针对每个国家都做独立版本,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习惯了统一市场的国内厂商及其工作室运营团队需要适应跨地区运营的新状态,在游戏开发和测试阶段就应该规避潜在的违法因素,降低冒犯他人的风险。
(2)基础设施差异影响游戏偏好 不同大区可应用不同策略
世界各地基础设施仍然还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游戏对基础设施依赖比较重,因此部分品类只能在部分市场流行开来。如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带宽差、硬件水平低,大型多人实时对战游戏就会延迟、卡顿,游戏体验差,所以在当地SLG、休闲游戏等非实时或轻度的游戏比较受欢迎,网易和腾讯在游戏品类上比较丰富,如果能恰当利用这种差异,也是可以让更多产品走出国门的。
(3)文化差异影响产品流行度 本土化工作任重道远
即使一件游戏产品满足了当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适应了当地网络和硬件的环境,依然不能确定它就能够成功,有时候玩家的喜好本身也很难把握。据Gamelook的说法,同样是东南亚市场,印尼偏好三国,越南偏好武侠,同一件中国文化产品未必就能在两地都吃得开。
在其他市场,如何迎合当地玩家的喜好,也一直是一个问题。《王者荣耀》在国内这么火,但努力去适应西方文化的国际版本《Arena of Valor》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似乎也给出海厂商应该如何进行本地化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疑虑。
说到底,国产游戏的出海较量最终又会变成头部厂商的主场,无法打造爆款的中小厂商将逐渐从探路者转变为陪跑人。而头部厂商要想在大航海时代淘金,也必须面临重重挑战,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
游戏音效官网。